特朗普最近在镜头前大吐苦水,嚷嚷着“是中国逼我的”,还配上美国媒体炒作的“中国附近两艘航母”新闻。这事儿听起来挺唬人的,对吧?但别急,咱们掰开揉碎了看,你会发现,这更像一场政治秀——特朗普急了,媒体在煽风点火,而实际的中美关系,远没到“开战”的地步。
事情要从10月17日说起。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,被记者追问:“11月1日就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%关税了,您觉得这能持续吗?”他倒挺老实,直接承认:“不可持续。”可话锋一转,他就开始“甩锅”了:“但这是他们逼我这么做的!”。这场景,活脱脱像小孩打架输了,哭着喊“是他先动手的!”
其实,特朗普心里门儿清:加征100%关税根本行不通。为啥?因为中美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,美国自己伤得不轻。举个例子,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在采访中吐槽:“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,从95%暴跌到0了!美国想打击中国?结果先把自己打趴下了。”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——美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,关税一加,苹果、特斯拉这些巨头都得跟着倒霉。特朗普为啥还要这么干?说白了,他手上没牌了。中期选举快到了,他得在选民面前装“硬汉”,可中国一步不退的态度,让他慌得不行。他这招,无非是虚张声势,逼中国让步。可中国不吃这套,反而让他更被动。
展开剩余69%我琢磨着,特朗普这“逼我”论调,就是政治套路。历史证明,贸易战从没赢家。2018年他加关税时,美国农民就哭爹喊娘,大豆出口腰斩。现在又来100%?简直是自残。距离11月1日已经没有多久了,我猜特朗普政府会找个台阶下——比如宣布“暂缓实施”,或者拉中国谈判。否则,真动手了,美国经济得先崩盘。
特朗普刚“甩锅”完,美国媒体就跟着起哄。《新闻周刊》跳出来大喊:“中国附近已有两艘美国航母!五角大楼动作大了!”报道里点名“华盛顿”号和“尼米兹”号,还说这是中美海上竞争加剧的信号。乍一听,吓人一跳:航母都怼到家门口了,是要开打吗?
但别被带节奏了。真相是,这两艘航母在中国附近晃悠,根本不是新鲜事。它们常年驻扎印太地区,就像小区保安巡逻一样平常。“华盛顿”号之前被调去中东,是因为以色列和伊朗闹矛盾,加上胡塞武装在红海搞事。现在巴以停战了,它自然回“老岗位”了。这跟“针对中国”没半毛钱关系——五角大楼的部署,更多是例行公事。
媒体为啥要炒作?简单:博眼球。西太平洋的局势,美国媒体最爱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,因为这能卖报纸、拉流量。可实际上,中美军方沟通渠道一直开着。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明确说过:“中美官员在保持联系,我们不想脱钩!”这说明,双方都在防误判。航母部署?更像是“纸老虎”表演。真要有动作,五角大楼的造船能力跟不上——美国海军现在舰艇老化严重,新船造得慢,哪敢真动手?
我认为,这种炒作反而暴露美国的焦虑。中国军力崛起,美国有点“酸”。但航母不是万能钥匙——现代战争靠的是综合实力,中国反舰导弹技术牛得很,美国航母来了也是“活靶子”。所以,大家放宽心:这不是“大战前兆”,而是媒体在制造恐慌。
现在,把特朗普的“甩锅”和航母炒作放一起看,就能拼出全貌:中美关系紧张,但远没到失控边缘。为啥这么说?第一,高层对话没断。贝森特的表态说明,经济上,美国不想真脱钩;军事上,两国热线机制一直在用,避免擦枪走火。第二,现实压力大。黄仁勋的警告代表美国商界心声:关税战伤己更深。
我主观判断,特朗普这出戏,结局大概率是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。11月1日前,他可能通过谈判“软着陆”。中国态度坚定,但不代表对抗——双方都在试探底线。长远看,中美竞争是常态,但合作才是出路。比如气候问题、全球供应链,没中美联手,谁都玩不转。
总之,特朗普的“是中国逼我的”和媒体航母炒作,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闹剧。核心是特朗普的被动——贸易牌打光了,只能靠“甩锅”撑场面。而航母新闻,纯属媒体添油加醋。短期内,中美不可能冲突;长期呢?还得看美国能不能务实点。
发布于:河南省汇融优配-股票低息配资-按日配资炒股-股票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